zhongyuanlawyer

第十三届华东律师论坛优秀候选论文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律师文萃 > 第十三届华东律师论坛优秀候选论文 > > 第十三届华东律师论坛优秀候选论文
从“看上去很美”到“体验她的美” ——刍议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障碍及完善

从“看上去很美”到“体验她的美”

——刍议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障碍及完善

  

山东中苑律师事务所    赵琰     13702201211371425

 

内容摘要  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休息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体息权的尊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我国企业带薪年休假制度实施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执行难问题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了如何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薪年休假  带薪休假  年休假   障碍  完善

    一、带薪年休假简述

    带薪年休假(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每年可以享受保留工作和工资的假期。[1]

带薪休假是劳动者休息权的体现,我国对带薪年休假通过制度予以规范主要为:

11995年在《劳动法》中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22007年颁布《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颁布《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将带薪年休假制度具体细化;

32013年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指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将基本得到落实[2]

42014年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3]

 但就目前看来,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尚存在障碍。

     二、只是看上去美——实行带薪年休假的障碍

    (一)企业方面

    1、企业采取多种方法规避法律规定

劳动者休假会造成岗位空缺,在短期内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特别是对技术要求较高,工种专一的职位更加如此。某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想尽办法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在笔者代理的案件中,笔者发现企业采取的规避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有的企业歪曲理解法律的规定,认为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必须是要在该企业,不能几个企业合并计算,所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约定合同期限不到一年,自作聪明的认为就可避免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

   2)有的企业以业务繁忙、人手不够为借口拒绝劳动者休假,甚至威胁劳动者如果不听安排,将会以严重违法企业的规章制度被解聘;

   3)有的企业将单位的福利与带薪休假相折抵,将每年的职工集体外出旅游折抵假期;

   4)被企业用的最多的方式为:企业改变工资构成,采取降低劳动者的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促使劳动者为了更多的收入而主动放弃休假等。

    2、企业违法成本低 

    我国法律规定:企业未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年假,需支付劳动者3倍工资。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即使未安排员工休假也并没有加倍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也很少有单纯为了要求企业补齐未休年假工资而维权的。大部分是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在要求企业支付拖欠的工资、加班费以及要求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等申请劳动仲裁的同时才捎带要求单位补齐未休年假工资的。如此看来,由于劳动者维权的不确定性,企业存有侥幸心理,即使违法,成本相对来说也是很低的。

    (二)劳动者方面 

1、“带薪年休假”的知悉程度有待提高

在笔者代理的案子中,只有一小部分劳动者知悉自己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该群体主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而很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员工,特别是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并不知道自己还享有此项权利。

2、劳动者主动放弃权利

    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激烈,需就业的人数高于企业的需求,企业的选择权远远大于劳动者。很大一部分劳动者担心要求带薪年休假会影响自己生存的“饭碗”,面临被辞退、或者影响自身在企业的发展的风险,所以一般都会主动放弃这项权利。即:当“休息权”和“生存权”相冲突时,生存权会占主导地位。正如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所说:“对于身份地位一般的普通劳动者,任何人第一位的选择肯定是设法保留住‘饭碗’”。[4]

  3、一部分劳动者尚未形成理智的工作观

 因企业设定的工资构成为:基本工资低,绩效工资高。一部分劳动者自身对带薪休假持消极态度,为了谋取更高的收入,他们更愿意主动加班。此项行为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较高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单纯的延长工作时间而放弃休息,必定会降低工作效率,严重的还可能影响身心发展,不利于个人和企业的提升。

(三)监管和惩罚机制尚需完善

    虽然《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了对企业的监管和惩罚方法,但很模糊,特别是对于企业的监管以及对拒不执行的企业的惩罚方面尚需改进,且其执行力度的落实也应引起注意。

  三、如何体验她的美——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完善与落实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与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让更多的劳动者体验到她的好处。

   (一)国家层面

1、广泛宣传和正面引导

相关部门采用发宣传册、网络有奖答题、律师广场免费咨询等多种方式对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相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使该制度的认知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还应在立法上确定对自觉遵守带薪休假制度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在企业纳税等方面给予减免、授予荣誉等。这不单单是对守法企业的一种肯定,更重要的是给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从而使带薪休假制度得以落实。劳动者和企业通过学习政策,就能认识到带薪休假会对各自的长远发展带来的积极意义。

2、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

主管劳动部门要加大对企业制定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力度,劳动监察、税务、工商等部门应当依法联合执法,惩罚不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的企业。与此同时,对该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将该结果作为企业贷款及税收优惠的一项审查指标。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舆论的监督及网络曝光率,相关部门可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公布监督热线电话,参照“失信被执行人”等方式,制定专门的“违法企业”网站,曝光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相关政策的企业,并将此网站与网络招聘网站相关联。这样,守法企业将会有更大的用工选择权,违法企业的选择权会越来越小,此种压力会促使企业越来守法,而越守法的企业效益将会越好,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多管齐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完备的旅游市场的建立、成熟和完善能提高劳动者对休假的向往

   1)建立带薪休假旅游基金

   2)完善旅游信息预告制度,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布各个景区、景点的客流状况,加大网络地图景区热力图的覆盖,减少游客的盲目性和无序性,促进旅游市场的有序性,提高劳动者对休假的向往。

    ()企业层面

国家给予企业文化意识的引导,通过舆论宣传,使企业形成实施带薪体假制度的文化意识,意识到如果劳动者得不到充足的休息,必然会产生生产率下降,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企业。

同时,企业还应认识到带薪年休假给国家带来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而且,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休假制度及执行细节,包括细化享受带薪休假人群的范围、休假时间的长短、本企业工资构成及薪资标准等事宜,均应作出明确规定,并在劳动合同中予以明确细化,使劳动者维权时不仅有法可依,还有章可循。

    ()劳动者层面

1、增强维权意识

    劳动者要提高维权意识,利用现有的公益培训、网络等便利条件学习与自身相关的简单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增强维权意识。

2、提高就业竟争力

    劳动者还应加大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自然的就在劳资关系中有话语权,有资格和能力与企业平等协商,争取到更多自己的权利。

    (四)工会层面

1、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的立法,广泛开展集体谈判   

    2012年两会,山东省政协委员、省总工会党组纪检组长王星海同志提出,要在山东省范围内广泛的开展工资集体谈判工作,使劳动者在同企业进行工资谈判时,要把职工带薪年休假纳入到集体谈判中去,加大劳动者一方在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上的话语权[5]

但是目前为止,劳动者运用集体谈判进行维权时,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涉及切身利益方面为内容的集体谈判制度的法律法规。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集体谈判制度的作用来保障劳动者带薪休假的权利,就应在集体谈判法律中写入关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内容,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2、赋予劳动者集体诉讼的权利

工会应组织活动对职工进行简单的维权培训,加大对职工维权的支持力度,赋予劳动者集体诉讼的权利。通过各级竞赛、宣传讲座等使劳动者认识到可采取集体诉讼的方式维权。

3、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加强对薄弱领域的督查

    目前很多公司尚未建立工会,职工维权没有保障。因此,当地工会应加强对这一薄弱领域的监督,努力提高工会组织的覆盖率;已建立工会的,要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为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做出努力。

    四、结语

    完善和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休息的权利,这是对劳动者体息权的尊重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需要国家、企业、工会和劳动者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释:[1]林嘉,《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版,第192

          [2]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2013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4]代表委员讨论休假 称不允许要权益就丢饭碗

          [5]黄平 《带薪休假制度及实施现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 2012

 

参考文献:[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5

         [2]国务院《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7

         [3]国务院《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2013

         [4]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

         [5]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带薪休假:实施障碍和机制设计》

         [6]黄平 《带薪休假制度及实施现状研究》华东政法大学 2012

         [7]刘璐 宋晓波《破解我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难之路径》2013

         [8]王芯洁 《论带薪休假制度的影响因素和解决对策》 2014

                            (字数:3732字)

Copyright(c)中苑律师事务所 版权所有 鲁ICP备14006336号 监督投诉电话:85816883 80920297 85812869 85815637 85813597 传真:0532-85818100